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大数据 >  >> 正文
天天要闻:《摩诃止观》| 有菩萨从初发心即与萨婆若相应者。与空相应也
来源: 祖道影      时间:2023-04-22 14:15:21


(资料图)

知是空华·即无轮转

欢迎关注祖道影

圆觉汝大智,黙然无言说。

离却一切相,是入不二门。

——祖道影

《摩诃止观》

[隋]智者大师

《摩诃止观》是智顗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,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,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。“摩诃”,意为大,指智顗所著渐次、不定、圆顿三大止观著作中最高阶段的《圆顿止观》,所以《摩诃止观》也称作《大止观》。“止观”,从狭义上说,指禅定修行的实践方法。

卷第七上

复次约横别论通塞者。如大品经云。有菩萨从初发心即与萨婆若相应者。与空相应也。若初未相应。当用谛缘度检一一心。若有三塞破之令通。若有三通养令成就。得过三百由旬。又云。有菩萨从初发心即能游戏神通净佛国土。此是出假之意。若初发心修假。亦用谛缘度检一一心。破塞养通过四百由旬。又云。有菩萨从初发心即能坐道场成正觉。此即中意。若初发心修中。亦用谛缘度检一一心。破塞养通过五百由旬也。如此说者。虽初心得论通塞而三法各别。大论引三喻。一则步涉。二则乘马。三则神通。步马两行须知通塞。神通无碍。塞不能遮。山壁皆虚。何通可择。初观喻步。次观喻马。后观喻飞。三义分张亦非今所用也。若竖论三观。两观当地为通望上为塞。若后一观胜下为通隔小为塞。横论三观当分为通。不相收为塞。法相浅深任有通塞。况复于中起苦集无明蔽等。是故皆塞无复有通。若一心三观法相即破竖中之通塞。三观一心破横中之通塞。空即三观故破步涉山壁三百之通塞。假即三观破乘马四百之通塞。中即三观破神通之通塞。良以一心能即空假中者。一切山河石壁众魔群道皆如虚空。一心三观游之无碍。终不去下陵高避山从谷。触处诸塞皆通无碍。能过五百由旬到于宝所。是名为通。通本对塞。既触处如空则无复有塞。无塞则无通。若于无塞无通。起苦集无明障蔽者。非但失于神通。亦失马步。能破如所破。字为非字。如彼虫道偶得三观之名。是虫不知是字非字。若于一一法一一能一一所。皆即空即假即中具谛缘度。是名无通无塞双照通塞。是为智者识字非字。亦名良医知得知失。于无生门明识通塞者。于余法门亦如是。是为初心过五百由旬。应明六即义(云云)。 问通塞得失字非字为一为异。答。此是一意种种说耳。亦有差别。通塞约解。得失约行。字非字约教。金光明云。正闻正听正分别。正解于缘正能觉了。知字非字是正闻正听。知得失是正分别正解于缘。知通塞是正能觉了。虽此差别同显一致耳。 问。横塞塞竖通不。竖塞塞横通不。横通通竖塞不。竖通通横塞不。答。一往然二往不然。然者。无明即见思何意非横障。中智治一切何不通横塞此是一往然义耳。若二往释者。横塞障近不能塞竖通。横通力弱不能通竖塞。竖塞深远不作横障。竖通对当别不通于横塞耳。 ○第六明道品调适者。道品有四。一当分。二相摄。三约位。四相生。一明当分者。未必具品方能得道。三四二五。单七只八。当分是道。故云当依念处得道。又云。是道场。又云。是摩诃衍。念处既尔余品亦然。是为当分道品而非调停也。二明相摄者。如念处一法皆摄诸品。引释论文云。念处既摄余品。余品亦摄念处。是为相摄道品亦非调停也。三约位者。如念处当其位。正勤是暖位。如意足是顶位。五根是忍位。五力是世第一位。八正是见谛位。七觉是修道位。此是约位亦非调停也。四相生者。如修念处能生正勤。正勤发如意足。如意足生五根。五根生五力。五力生七觉。七觉入八正道。是为善巧调适。戒定慧等皆名为正。清净心常一则能见般若。是为相生亦是调适。所以须此者。上来虽破法遍识通塞。若不调停道品何能疾与真法相应。真法名无漏。道品是有漏。有漏能作无漏方便。方便失所真理难会。如酿酒法酵暖得宜。变水成酒。麴蘖失度味则不成。大论云。三十七品是行道法。涅槃城有三门。三门是近因道品是远因。为是义故应须道品调停也。 问。道品是二乘法。云何是菩萨道耶。答。大论呵此问谁作是语。三藏摩诃衍皆不作是说。那得独云是小乘法。净名云。道品善知识。由是成正觉。道品是道场亦是摩诃衍。涅槃云。能修八正道者。即见佛性名得醍醐。大集云。三十七品是菩萨宝炬陀罗尼。如此等经皆明道品何时独是小乘。若大经云。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。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。是大涅槃因者。道品之外无别有道品。如四谛外无第五谛。一种苦集如爪上土。分别苦集有无量相如十方土。直明一三十七品是涅槃因。复有无量三十七助道品名大涅槃因。 云何无量有四种道谛故。有十六门故。又有漏道品欲界二十二。未到三十六。初禅三十七。皆有漏道品如乳。三藏道品如酪。通教道品如生酥。别教如熟酥。圆教如醍醐。大经之文义合于此。非道品外别有助法也。或言三十七品是助道。或言是正道。大论云。是菩萨道。此文似正也。净名云。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。此文似助也。又若言三十七品是有漏者。 云何言七觉是修道。法华云。无漏根力觉道之财。 云何八正在七觉前。此应三句分别。一三十七品皆有漏。二皆是无漏。三亦有漏亦无漏。如大论云。修八正道得初善有漏五阴。善有漏五阴即是暖法。暖法之前尚得修于八正道。

往期推荐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